找到相关内容705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学佛最初之决定

    而生骄慢,独发愿宜宏,以无限量之勇猛心,承当自己法性与佛不二,此是第一关。老实修持,一门深入,不疾不徐,百折不回,自可精深严密,此是第二关。及至大事已明,会入不二,宜注重涵养,去其躁急,功夫纯熟,自然...。言已发明心地,修有所得,必以涵养为主,如玉之入土是也。(六)明过程。修行过程,本无定法,但亦有最要数点如下:甲、求得正法,言得正合我机之法也。或密或禅,或持名,或观相,所以皆净我自性之土而已。乙、如...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14375526.html
  • 无相戒法

    优婆离不要以戒律来解说罪过轻重,否则更增负担,达不到忏悔的目的。40慧能吸取《维摩经》的思想,抛开谨小慎微、恐惧疑惑的心态,冲破囿于奉戒守律的形式主义的做法,主张省视身心,涵养德性,拓开陈习陋规,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16522276978.html
  • “醒世诗”考辨

    ,所以喻吾心之静定昭明也。 为有源头活水来。盖由源头常有活水来耳。程子有云:涵养须用敬人之一心,能敬以养之,则天理流行,亦犹是也。为去声。”[56]   黄宗羲谓“今观其《夜坐》诸诗,皆得之黄陂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82278742.html
  • 晚唐观音法门的开展——以敦煌莫高窟 161窟为中心的探讨

    衍化出繁琐的观音曼荼罗世界之最佳依据,各层面的佛教徒也就透过这些丰富的图像世界来涵养性灵或专志灵悟,期与诸佛同会为祷。本文拟以莫高窟 161窟为例,来探索晚唐敦煌观音法门的开展;相信这样的讨论除了可以...

    郭祐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235479251.html
  • “安于死而无愧”——朱熹生死智慧探微

    ?朱子以气化释生死,使人们生死之实存转化出了道德之涵养、社会之教化的正向价值。   关于风水术,朱子不仅精研之,而且极力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中加以推广。他引伊川的话说:“卜其宅兆,卜其地之美恶也,地之美...

    郑晓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312579486.html
  • 道德代替宗教是道德信仰的确立

    ,二是“设为礼乐揖让以涵养理性”。梁氏著名的“理性早熟”与“伦理本位”说,即出于此。此二说现今仍值得深究。梁氏坚信孔子儒家有一种内在精神,即相信人都有理性,人类可以信赖人类自身。而这正是宗教所没有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573681120.html
  • 信仰如无法制,精神必定走私

    形态,即把入世的行动看作是对灵魂救赎的无关紧要而加以拒绝 [③] 。至于文人士夫的道德神圣性追求、民间百姓对于天人神性追求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文化涵养,而后者缺乏文化修养内涵,流失于民间信仰。   ...

    李向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593482661.html
  • 略析《佛性与般若》在牟宗三哲学思想进展中的位置

    开展」,文中论述:「牟先生不但以其渊博的哲学涵养来诠释与建构佛教义理系统,并且更藉由天台宗判教所呈现之『圆教模型』的启发,进而对儒、道及其它中西哲学思想作一反省与分判,企图为实践哲学找出真正之圆满究竟的...

    程恭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441083473.html
  • 以罗汉像为例来谈五代之后中国佛画发展之流变

    涵养深厚、才智出众的居士的风度。这是一幅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技巧的作品,画中人物裙裾飘动,线描均细秀劲、一丝不苟,堪称神品。在李公麟其它的现存遗品中,如《白马图卷》、《孝经图卷》等最能看出那铁线描的笔法...

    龚明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10551083724.html
  • 如是斋琐议

    死尽,默契此旨,其庶几乎。至於古德一句便了,盖其平日涵养功深,行业纯一,世界身心,早巳付之度外,故能忘缘直下承当耳。再者所引论传,均是指斥后人,非是呵诸前辈。盖古人处世不同,机感一异,,只虽如此,良马...

    巨赞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0103284362.html